本節重點


腦退化症人士在各個階段可能出現不同的狀況,包括溝通、社交、情緒、行為等等。個別腦退化症人士亦可能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出現相同的狀況。因此,照顧者需從不同角度理解狀況成因,才能對症下藥。在這裡,我們為你介紹一個非常有效的分析方法:「以人為本」的分析。請將滑鼠指標放到相關圖形上,以便瞭解更多詳情。

個人性格包括:性格及興趣、生活習慣、價值取向Expand
  • 性格及興趣
    照顧者可按腦退化症人士的性格及興趣,安排適合的活動。例如:內向的腦退化症人士可能因溝通障礙而更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,可安排其參與較靜態的活動,如種植、書法、打毛衣等。
  • 生活習慣
    腦退化症人士可能長年習慣於特定時間吃飯、洗澡、上班等,宜盡量按其習慣編排用膳、沐浴、參與活動等的時間,維持其正常作息習慣。
  • 價值取向
    雖然腦退化症人士的認知能力下降,但核心的價值取向多維持不變,照顧者可用以勸喻腦退化症人士。例如:一個重視家人關係的腦退化症人士因溝通障礙而發脾氣時,可跟他說家人很擔心他,以安撫腦退化症人士。
生活背景包括:過往經歷、文化背景、家庭及社交生活Expand
  • 過往經歷
    腦退化症人士的生活經驗、工作及成就等,均會影響其想法及行為。例如:曾經歷戰亂的腦退化症人士可能較不願意丟棄東西,家人協助清理時,可說成是要把東西放到倉庫或帶回故鄉,令其更安心。
  • 文化背景
    各個地方有不同的文化,例如:潮州人較節儉、勤力,順德人較低調、順從。照顧者需要明白腦退化症人士的行為和想法受其文化背景影響,且不易改變,需要多加包容和接納。
  • 家庭及社交生活
    家庭背景及朋友關係亦會影響腦退化症人士的情緒和行為。例如: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長大的腦退化症人士,可能較注重與兒子之間的關係,家人宜盡量安排各兒子輪流聯絡或探望,並由兒子與其談論照顧及居住安排,使腦退化症人士更安心,並更願意聽從家人意見。
身體狀況包括:身體機能變化、藥物反應、病痛及不適Expand
  • 身體機能變化
    腦退化症人士的活動能力會隨著進入不同階段後而衰退。例如:多數腦退化症人士在初期及中期尚能自行活動,但到了晚期,便需要坐輪椅。照顧者需分辨腦退化症人士是對輪椅有依賴還是真的走不動,才決定處理方法,不應立刻認定他是不夠努力才會走不動,或為了方便照顧而經常讓腦退化症人士使用輪椅。
  • 藥物反應
    藥物劑量的加減、種類的轉變、品牌的變動,均有可能引發藥物反應,導致腦退化症人士的精神、情緒、行為等出現變化。照顧者宜多留意腦退化症人士的問題是否與藥物有關。
  • 病痛及不適
    由於語言表達能力下降,腦退化症人士可能會以不願活動、不願進食、發脾氣等方式表現不適,照顧者如發現腦退化症人士情況有變動,宜先留意腦退化症人士身體狀況的變化。
腦部變化包括:幻覺及妄想、情緒控制、認知能力衰退Expand
  • 幻覺及妄想
    腦退化症人士可能會出現幻覺,例如:看見已故的親人、聽到小孩子的聲音、感到有蟲子在身上爬等。他也可能會有妄想的情況,例如:認為家人想毒害自己、覺得晚上有人進屋偷東西等。照顧者不宜與腦退化症人士對抗,指責腦退化症人士有問題,反應留意腦退化症人士的身體狀況及情緒反應,以瞭解情況及作出安撫。例如:問腦退化症人士親人或小孩子是否常來、有沒有傷害他,藉此保持腦退化症人士對虛構人、事、物的反應,並盡快與醫生聯絡。
  • 情緒控制
    由於溝通障礙及情緒控制能力下降,腦退化症人士的情緒變化可能較大,例如:容易因想到往事而哭泣、因被弄醒而發脾氣等。照顧者不宜認為是自己照顧不周,或每每把腦退化症人士在氣頭上說的話放在心上。
  • 認知能力衰退
    腦退化症人士的認知能力會隨著發展而逐漸衰退,造成溝通困難,並且變得無法照顧自己,而非故意為難照顧者。例如:腦退化症人士在初期尚能煮食,但至中期時可能忘記時間和煮食方法,照顧者應避免指摘,並按腦退化症人士情況協助其解決問題。
社交心理包括:社交活動、家屬支援、心理需要Expand
  • 社交活動
    社交活動不單能協助腦退化症人士保持頭腦活躍,延緩衰退速度,亦能促進腦退化症人士心理健康。照顧者可按腦退化症人士性格、興趣及能力,安排其參與適合的活動。(詳見「適合腦退化症人士的活動」)
  • 家屬支援
    腦退化症人士認知及表達能力有限,但仍能感受到家人的關懷,而腦退化症人士的照顧問題和長遠生活規劃亦需他人協助。家人之間宜盡早就腦退化症人士的照顧安排達成共識,避免腦退化症人士因家人間有不和而憂慮。
  • 心理需要
    雖然腦退化症人士的認知能力及多種功能均會衰退,但仍有自尊感、價值感、他人關心等心理需要。照顧者宜盡量安排腦退化症人士完成能力範圍內的事,如:打掃、做義工等,亦可多作懷緬治療,協助腦退化症人士整合一生成就和貢獻,增加腦退化症人士的自尊感和價值感。
img_piechart患者

狀況:腦退化症人士不願進食

雖然照顧者想盡辦法勸喻腦退化症人士進食,但效用不大,情況時好時壞。家人眼見腦退化症人士日漸消瘦,卻無計可施


分析:

我們常常以為腦退化症人士胃口不佳,是因為心情不好,或是以為他是故意拒絕進食,以換取他人的照顧。但是,若能以上述方法分析,便可以發現拒絕進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,例如:

個人性格例如:不喜歡吃東西、多疑/擔心、習慣Expand

有些腦退化症人士喜歡吃同樣的菜式,有些則喜歡經常有變化;有些腦退化症人士喜歡和家人一起吃飯,有些則喜歡獨自進食。照顧者可因應腦退化症人士的性格和喜好,安排適合的用餐環境。此外,轉換進食時間或地點,可以令性格較多疑的腦退化症人士減少對食物和餵食者的疑慮。照顧者亦可嘗試介紹食物的成份和煮食方法,或是示範食用,提高腦退化症人士進食的意慾。

生活背景例如:習慣和人一起吃、不合口味、曾有不快經歷Expand

有些腦退化症人士喜歡吃同樣的菜式,有些則喜歡經常有變化;有些腦退化症人士喜歡和家人一起吃飯,有些則喜歡獨自進食。照顧者可因應腦退化症人士的性格和喜好,安排適合的用餐環境。此外,轉換進食時間或地點,可以令性格較多疑的腦退化症人士減少對食物和餵食者的疑慮。照顧者亦可嘗試介紹食物的成份和煮食方法,或是示範食用,提高腦退化症人士進食的意慾。

身體狀況例如:發燒/身體疼痛、唾液分泌不足、口腔出現狀況Expand

如果腦退化症人士以往的飲食習慣良好,沒有拒絶進食或偏食的情況,照顧者便需要留意其身體狀況。受腦退化症的病情影響,腦退化症人士或會無法表達身體的不適。例如:牙齦發炎、假牙和牙床不配合、唾液分泌不足等口腔狀況,均可能引致腦退化症人士不願進食。此外,發燒或身體疼痛等不適,亦可能會令腦退化症人士食慾不振。家屬如發現狀況源自身體不適,便應盡快帶腦退化症人士求醫。

腦部變化例如:對色香味的感受性下降、不慬使用餐具、不慬得食物是否可以吃Expand

隨著病情發展,腦退化症人士對食物的理解可能會出現變化。例如:以為火龍果上的核和黑色的調味料是蟲子,而不願意進食。此外,腦退化症人士亦可能忘記進食的步驟,例如:餐具的使用方法、從哪道菜開始吃等。如果腦退化症人士不想打擾他人,又不覺得肚子餓,進食途中可能會停下來,或忘記要繼續進食,需要照顧者在旁提點或協助。

社交心理例如:感受不到生存意義、抑鬱情緒、投訴/哭泣Expand

有些腦退化症人士會故意拒絕進食,使家人多些關心和注意自己,有些則因為覺得自己的情況越來越差,成了家人的負累,或是認為生存沒有意義,生活上只能任人安排,而沒有心情進食。照顧者如發現腦退化症人士有抱怨、哭泣、感覺孤單、沒有安全感等徵狀,可安排腦退化症人士接受輔導,以排解抑鬱情緒和負面思想,增加其食欲。

img_piechart不願進食

狀況:腦退化症人士隨地吐口水

雖然照顧者想盡辦法勸喻腦退化症人士,甚至責罵他,但腦退化症人士仍經常隨地吐口水,令照顧者非常無奈


分析:

我們常常以為腦退化症人士隨地吐口水,是因為年青時有這樣的習慣,但是,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很多。下圖內已列出兩個成因,以供參考。請嘗試以上述方法分析,想想其他有可能的成因,並在你的腦海裡取代下圖內「???」的地方

個人性格

  • 衛生意識差
  • 習慣使然
  • ???

生活背景

  • 受年青時的朋輩影響養成習慣
  • 父母有這習慣
  • ???

身體狀況

  • 口腔不清潔
  • 多痰
  • ???

腦部變化

  • 認為吐口水沒有問題
  • 未能抑制想吐口水的衝動
  • ???

社交心理

  • 引人注意
  • 表達不滿
  • ???
img_piechart吐口水
小結